2021年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医美服务市场,市场空间预计超过9000亿元。迅猛增长的医美需求背后,充斥着各种乱象,医美领域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4月,“专+帮”团队启动首个月度主题线索征集,聚焦医美行业乱象投诉。
近日,专+帮接到一位消费者爆料,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激光美肤分享被“种草”,打算去做医美,但到美容院一番咨询下来,察觉缺陷多多,越咨询疑虑越多。
很多消费者认为只有手术、打针,才属医疗美容范畴,但其实我们常见的脱毛、嫩肤、祛斑等也是医疗美容项目,应去医疗机构进行。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胡云峰介绍,市面上常见的如“冰点脱毛”“激光祛斑去痘印”“水光针”“美白针”等项目,都是有创、侵入性的,是通过激光等介质穿透真皮层的操作,属医疗美容范畴,必须在合规的医疗机构才能开展。
《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16修正)》中就明确规定,凡是涉及到激光类、创伤性、注射类的,诸如激光脱毛、光子嫩肤、超声刀、抽脂或是瘦脸针、水光针、童颜针注射等全部属于侵入型医疗操作手段,都属于医疗美容的范畴。
据了解,虽然《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16修正)》已有明确规定,但美容院违规违法做医美的乱象一直存在,这也是消费者投诉的一个“重灾区”。
在专+帮接到消费者爆料后,记者走访了天河区五羊邨、东圃的7家生活美容院,发现一半以上的都宣称能够给大家提供激光祛斑、脱毛服务。
“我们有专业的人员做激光,先给你评估,再选择正真适合的祛斑方法,”在五羊邨一家连锁美容院,当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时,工作人员强调“激光很安全,没有创伤,祛斑美肤效果很好”。
在这些美容院工作人员嘴里,激光美肤就如敷面膜一样简单、安全、有效,但背后的风险,消费者无从知晓。
此前,南方+记者曾报道过一例美容院做激光祛斑反毁容的案例:家住中山坦洲的徐女士在小区附近的一家美容院花3800做激光祛斑,结果反致毁容。
从徐女士提供的在美容院“祛斑”的视频上看到,美容师捂着徐女士的眼睛,用称作“色素提取仪”的仪器在她脸上打出一道道激光。经过美容院的一番“祛斑”,徐女士的面部刺痛加剧,斑则被成片的流脓红包所覆盖。
最后,经三甲医院医生诊断,徐女士已患上接触性皮炎,全脸红肿,皮肤敏感到只能用清水洗脸。
记者咨询律师了解到:依照国家《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2016年修正本),美容院开展激光美容至少属于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如果在操作的流程中造成消费者皮肤受损,比如面部被烧伤,神经受损乃至永久性损伤,伤情经相关卫生部门鉴定等,我们可认为美容院的行为涉嫌“非法行医”。
针对部分生活美容院存在违法违规开展医疗美容的问题,深圳龙华区卫生监督所、东莞市卫生监督所曾发出消费提醒:
1、美容服务包括“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通常所指的“美容院”应为开展生活美容服务的场所,生活美容服务一般是非创伤性和非侵入性的皮肤清洁、护理、保养、修饰等服务。诸如瘦脸、文眉、玻尿酸注射、割双眼皮、穿耳洞、隆鼻、隆胸、激光等美容项目属医疗美容项目,必须是医疗机构才具备资格开展,
2、医疗美容服务只能由具有《医师执业证书》的美容主诊医师才能实施,若由护士或非卫生人员操作属于非法行为,普通的生活美容机构也是绝对不允许开展此类项目的。如果出现,即属“非法行医”。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胡云峰和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整形美容中心主任医师胡葵葵均向南方+记者表示,门诊经常遇到在美容院做激光美肤不成反毁容的求助者,激光美容美肤是有创的,在非正规操作下,有可能造成皮肤的烧烫伤、感染等严重损害,给求美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包括激光仪器、美容针注射、微针、线雕等在内的项目,都属于医疗美容范围,无医疗资质的美容院不能经营
一般的生活美容院的美容师并不具备医师资格,只凭简单培训就操作激光或破皮注射等,缺乏医学解剖、卫生消毒、急救等常识,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美容院无法从正规渠道引进医疗激光器械、注射针剂等,往往会使用山寨器械或假冒伪劣针剂以次充好,不仅没有治疗效果,还可能让症状雪上加霜,危及健康。
专家再次呼吁众多购买的人,祛斑治疗一定要挑选出正规医疗美容机构,对于医疗美容服务,消费者不仅要查看机构的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更要看其有无医疗资质证书,做到谨慎消费,避免上当受骗以及由此产生的身体医疗伤害。
当前,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加速融合,新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然而,在新兴消费勃发的情况下,新问题也逐渐滋生。有鉴于此,聚焦群众利益,为群众办实事,南方+全新打造了“专+帮你忙”民生服务平台,并开设了《专+帮》栏目。《专+帮》将聚焦新消费痛点,关注用户投诉,做你产品和服务问题的好帮手,有料就点这里,我们来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