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首届中国专利产业化运营大会(北京·深圳)在北京召开。同日下午,“微纳制造技术产业化论坛”作为大会专题发论坛圆满举办。本次分论坛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与现代商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在上午的主论坛上,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与深圳市微纳制造产业促进会、深圳中德微纳制造创新中心,在现场数百位业界嘉宾的见证下,共同发布了“京深聚力助微纳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倡议书”。呼吁来自北京、深圳及全国的政、产、学、研、用及投资机构,共同聚焦微纳米“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专利”,共享微纳米技术新成果、共创产业化大发展。
众所周知,微纳米技术是我国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创新2030”的重要举措与核心技术需求,是促进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重要基础。基于物体微米、纳米尺度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研制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的微纳制造技术,慢慢的变成了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核心技术,必将对21世纪的航空、航天、军事、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健康保健、汽车工业、仿生机器人、交通、家具生活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推进微纳制造技术产业化落地,探讨产业化路径,遴选优秀产业化示范项目,本届专利产业化运营大会聚焦微纳制造产业,邀请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参与研讨、路演。下午的微纳制造技术产业化分论坛由4个环节组成:嘉宾致辞、主题演讲、项目路演和颁奖仪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仿生与微纳系统研究所所长张德远教授担当本次分论坛的嘉宾主持。张教授在开场致辞首先感谢了论坛主办方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与现代商业发展研究中心提供了微纳领域技术、产业、资本三方深度交流沟通的平台。张教授指出,微纳制造产业需要微米和纳米级的高精度制造和装配加工。而大多数都用在集成电路制造的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光刻技术、LIGA技术、键合技术、封装技术等),及机械微加工(如MEMS)又各有不同;同时,纳制造技术(纳米压印技术、刻划技术、原子操纵技术等)也在快速的提升并日趋蓬勃。最后,张教授表示,微纳制造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高科技领域,涉及许多关键技术,微纳制造的技术及材料,是微纳米科技的基石。未来50年将是微纳米技术蒸蒸日上的时代!微纳米加工技术的市场潜力巨大,新颖的加工技术将不断涌现。将助力人类开发出更多新型微纳米器件及系统,进一步迈入微型化的新世界!
主题演讲环节,首先由蓝海优利(深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李自军先生带来《微纳制造领域关键专利产业化分析》的主题报告。李总的报告从全世界micro nano检索数据出发,分析了在微纳领域美国、欧洲授权专利状况和中国“微纳”领域专利申请量趋势,向大家阐明:微纳制造业已进入大规模资本介入的前夜,并且从大环境分析入手,说明了预先专利布局的各种有利因素。
接下来,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晓浩教授做《MEMS高效科技成果转化及区域发展》的主题报告。王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整体趋势、政策导向、企业需求特征等,并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为例,深度分享了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经验及面临的挑战,并介绍了力合清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发展模式及成功案例。此外,王教授还客观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情况和历史数据,给出了常见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及其观点,阐述了高校专利质量、成果转化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对专业服务机构的支持模式提出了建设性建议。王教授的报告由浅入深、幽默诙谐,同时又严谨深刻,发人深思。
微纳制造分论坛的优秀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路演在主题演讲结束后展开。论坛举办前即接收到均超过限定人数的高价值技术成果转化类的项目报名参赛,经严格初选,5个优胜项目参加了现场路演,分别是:高灵敏度自驱动柔性压力脉搏波传感项目、全自动细胞集成制造平台项目、基于WiFi-HaLow技术的物联网通讯模组及解决方案项目、高性能微纳材料制备新技术和创新应用产业化项目、具有碳纤维纳米复合材料发热膜的平面电暖系统项目。各项目团队按序进行了路演,并就项目的核心优势、解决方案、产品路线、竞品分析等投资人关心的疑问或建议,进行了坦诚、务实地交流和探讨。
此次路演现场的评委及参会人员由高价值技术发明人、投资人及微纳领域专家组成。天使百人会常务理事周洛宏、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秘书长李娟、IBM Smart Camp 创业导师邱崑、蓝海优利创始人李自军、泛米科技CEO 牛斌等嘉宾作为评委对项目进行评审。各评委基于“项目的重要性(是否属于重点发展的产业技术领域,对产业发展能否起重要带动作用)”、“技术先进性、创新性和成熟度”、“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和产业化规模”、“项目实施的方案和基础条件”四个一级指标和十个二级指标进行评分。
深圳市智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小组成员来自于清华大学,在智能传感器及微系统关键技术方面耕耘多年,具备了大量研究与实践基础,同时也积累了生理信号无创监测仪器的产业化成功经验。智柔医疗科技的高灵敏度自驱动柔性压力脉搏波传感项目,旨在为可穿戴设备集成柔性脉搏波传感器,可连续采集脉搏波形,实现丰富的生理信号提取、健康情况监测和疾病诊断等功能,并为中医脉诊的数字化、可视化与客观化提供硬件基础。同时,柔性传感技术的革新以及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使得利用可穿戴设备监测人体生理信号成为了可能,可穿戴设备的功能逐渐由通讯、娱乐、运动监测等向健康感知、疾病诊断方向扩展。
细胞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团队由清华大学校友组成,小组成员在重组细胞制造及系统关键技术领域造诣颇深,拥有大量的研究、实践及产业化经验。目前,免疫疗法慢慢的变成了治疗癌症的一个强有力的手段,此成果也在2018获得诺贝生理学或医学奖。相关细胞药也在陆续的上市。然而目前仍然面临的如下挑战:怎么来实现快速、有效、低成本的制备和质检?细胞桥生物则基于先进微流控芯片实现了一种集成化的细胞制备和检验测试平台,用于快速、有效、低成本的细胞制备和检测。
Global Connective 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基于WiFi-HaLow技术的物联网通讯模组及解决方案提供商。WiFi-HaLow(IEEE-802.11ah)是新一代的物联网通讯技术标准。HaLow继承了传统WiFi易于开发和应用的特点,同时具有超低功耗,每个AP支持8000个设备接入,覆盖半径可达1公里以及良好的信号穿透能力,以及带宽1、2、4、8、16MHz动态可调的优点,可覆盖大部分物联网应用场景的需求。Global Connective的创始团队与HaLow芯片设计团队协作,已经在物联网通讯模组研发方面走在业界前列。配合HaLow芯片于2020年初下线,Global Connective将要向市场推出 HaLow通讯模组和应用解决方案。
▲ 图:路演项目 基于WiFi-HaLow技术的物联网通讯模组及解决方案
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宋玉军教授,作为天兆御华科技有限公司的联合发起人,目前已成功开发出:(1)模板辅助纳米压印法大面积制备纳米孔、纳米柱和纳米空心球阵列柔性多层薄膜,并在表面拉曼增强生物传感器和弱磁检测器((nT-fT)/Hz1/2)上的应用获得初步成功;(2)公斤级规模微流体法纳米材料和纳米药物制备设备,纳米颗粒特征尺寸1-20 nm;纳米药物已完成抗肝部肿瘤(肝癌,胰腺癌)的动物活体研究,效果良好并临床前应用试销售;(3)超声雾化喷射微反应装置,规模化制备燃料电池电极用低铂和非稀贵金属催化剂,性能远超商用Pt/C纳米催化剂;并完成对规模化制备3D打印用球型粉体的设备做设计和初步验证试验。目前,天兆御华与哈佛和MIT等10多家国内外单位建立了密切合作。
吉思科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为德国纳米级电暖膜落地中国并产业化的实施单位。致力于打造最具创新、环保、高效率节约能源和健康的平面电暖系统。平面电暖系统的核心是发热膜。该项目采用的发热膜技术,使用碳纤维纳米复合材料,根据自身的需求可添加石墨材料。可实现电暖膜厚度0.4mm左右,便于安装在地板下、天花板上和墙壁上。此外,该项目采用的碳纤维纳米复合材料是采暖领域的新型环保材料,具有寿命长、电磁辐射小、环保节能、热效率高等优势。相比同类型金属发热产品,节能20%以上。
微纳制造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高科技领域,涉及许多关键技术,微纳制造的技术及材料,是微纳米科技的基石。五个路演项目方竞争非常激烈,评委提问犀利,演讲者回答精妙,有些项目的得分非常接近。最后经过评委的评议和计分,揭晓最终评审结果:天兆御华科技有限公司的“高性能微纳材料制备新技术和创新应用产业化项目”和智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灵敏度自驱动柔性压力脉搏波传感项目”核心技术突出,符合未来产业前景,同被授予一等奖。两家项目单位均获得论坛主办方颁发的获奖证书和由技术战略咨询公司——蓝海优利公司提供的价值20万元的技术战略服务礼包。
此次微纳制造技术产业化论坛到此圆满结束。参会嘉宾表示,微纳制造技术是典型的高精尖技术,中国的微纳制造技术与世界领先水平仍有很大的差距,需要产学研各界人士共同交流合作,希望大会持续开展,让更多专家、企业家参与进来,促进产业的繁荣发展。大会主办方表示,“微纳制造技术产业化论坛”路演项目持续征集中,并于第二届路演分论坛中展示,欢迎优秀技术产业化项目参与争夺专利产业化大奖及技术战略服务礼包。
蓝海优利是一家具有国际视野,以高价值专利挖掘与布局为核心的,技术战略咨询公司。分别从知识产权布局、中外技术/专利获取、研发效率提升、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四个方面,按照每个客户不同发展阶段和重点诉求,开展专业咨询及技术实施服务。公司的目标是助力客户成为行业内有技术竞争力优势的领先型企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