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汽车市场群雄争霸、爆款频出,彼时的小鹏汽车困在泥潭中,月交付量连续多月处在10000辆以下,几乎要掉出“御三家”阵营。和许多新势力一样,小鹏汽车也需要一款足够“炸裂”的爆款,带动一下市场需求。
同年的6月29日,小鹏G6正式上市,瞄准20万级纯电家用SUV市场,主打800V 高压架构和智能化。新车上市短期内效果非常明显,一度成为20万以上全新纯电汽车销冠,用户净推荐值达到71.43%。
但G6的辉煌比较短暂,月销量经过8750辆的最高值之后便大幅回落,一直维持在4300辆上下。围绕小鹏G6“不够成功”的讨论有很多,有的人觉得它的外形比较“超前”不好接受,也有的人觉得纯电还存在痛点,更倾向混合动力。总之,市场希望G6可以“重新做车”。
日前,有网友在街头捕捉到一辆全新的路测车型,从尾灯样式判断出是小鹏的新产品,疑似是换代后的小鹏G6,或者有机会直接命名为“G6+”,当然,按照小鹏汽车产品布局的规划,也有一定的可能是全新的产品系列。
不管怎么样,新车似乎在努力回应市场的声音,毕竟作为小鹏走量的重点产品,G6对标的是销量冠军Model Y,也是目前最主流的产品之一,中途放弃是不可能的。那么重新塑造之后的小鹏G6,面对即将焕新的特斯拉Model Y,又有多大的胜算呢?
目前的谍照可以清楚看到,相比现款车型,全新G6的最大变化来源于外观设计。单看原型车的尾部可以确认,更换了小鹏P7+同款的贯穿式尾灯设计,并且在收腰处做了十分明显的转角,侧面看线条更加了凌厉,多了几分力量感。至于车头的设计是否会延续P7+同款还不好说,但能够准确的看出小鹏正在有意打造一个全新的家族式面貌。
可以说现款G6争议最大的地方就是外观设计,外形的原创度虽说很高,市面上也找不到另一款和它外形相似的车型,但车身轮廓有些臃肿,给人一种“充气”的既视感,劝退了一些潜在客户。电车通认为改款后的设计语言会比现款好看不少,实车的样子可以完全放心去想象了。
另一个痛点是,不少购买高配G6的用户反映尾部的双层电动尾翼占据了后窗大部分空间,导致后视镜盲区较大,有时候影响行车安全。结合谍照,全新的小鹏G6去掉了双层尾翼,但依旧保留了掀背的设计。掀背SUV实用与否,大家心里应该已经有定论,终究是取决厂商如何取舍和定义。
关于全新小鹏G6的硬件信息现在还不够充分,电车通猜测,新款车型会继续发挥小鹏在智能化、集成度和综合能耗方面的优势,至少最终的驾乘体验不会有所退步,同时会匹配小鹏最新的智能座舱系统和高阶智驾智驾系统,与P7+看齐。
简单来说,小鹏G6的硬件本身就很存在竞争力,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花了钱的人新车的第一印象就是外观设计,视觉工程做得好,才能留住更多年轻人的心,小鹏P7+和MONA M03的爆火,已经证明了“颜值才是第一生产力”。
好巧不巧,与小鹏G6一同曝光的还有特斯拉的新一代Model Y,两者改款的思路较为相似,都在最容易被消费者感知到的外观下手,且同为掀背SUV。新一代Model Y的设计语言也做了变动,比如前后都加上了贯穿式流线灯条。
产品力没有突破性升级的情况下,换一套设计语言或许就是感知最强的提升,小鹏G6的外观不够好看,特斯拉Model Y的太“老”,大家都是时候换一张新的面孔了。
考虑到G6最终的定位和价格,大概率不会用上激光雷达高阶智驾系统。小鹏汽车副总裁、无人驾驶负责人李力耘在小鹏P7+AI智驾技术分享会上明确了两个信息点:AI天玑5.4.0正式公测,以及AI智驾不再区分Pro、Max,P7+以及后续车型会做到全系标配AI智驾,一套软件适配全车系、全车型。
他认为只有具备极强的平台化、自动化能力及工程体系能力的车企,才能实现“一套软件标配全车系”。
一般对于智驾的研发和量产来说,覆盖的车型种类越多,数据收集的丰富度就越高。如果还要区分不同的智驾版本,意味着后续官方的维护难度更大,不同版本的车型也有可能会出现体验上的断层。另外,有些车型的基础版智驾方案并非自研,而是来自第三方,宣传和实际的效果会产生较多差异和不确定因素。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改款小鹏G6也会采取类似P7+的策略,AI智驾不分高低配,也会搭载P7+同款的AI天玑5.4.0,能轻松实现不分场景全量使用端到端大模型。根据官方信息,小鹏云端大模型参数量是车端大模型的80倍,有效感知信息量提升8倍,识别速度提升40%,感知距离扩充125%。
P7+上首发的AI智驾能力支持原地启动,并有明确的目的性的优化小路绕行、跨车道变道、汇入出入口等相对复杂的场景操作能力,明显小鹏是为了后续更高阶的无人驾驶而准备,也是在尽力解决智驾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能够理解厂商用智驾区分高低配的设定,因为除了智驾部分,许多配置都做到了标配。但智能化在汽车的比重逐渐提高,智能驾驶慢慢的变成了不可或缺的体验环节,纯视觉智驾走向成熟,许多车企和新车开始主张“智驾平权”和“智驾下沉”,来顺应日益高涨的智驾需求,小鹏AI智驾不分Pro、Max这步举措的目的变得很明确了。
当然,在确保能上量的前提下,智驾用户数量越多,训练里程也就越长。李力耘认为未来的智驾拼的是端到端大模型,而非硬件堆砌,用智驾的人越多,更有助于小鹏训练更先进的AI智驾能力。至少在特斯拉FSD进入国内之前,小鹏G6的智驾对比特斯拉Model Y有着显著的优势。
新能源汽车市场之间的竞争白热化,价格战尚未出现停息的信号,借着金九银十的消费旺季,小鹏汽车的销量有了显著回暖,但同时竞争对象的销量也提高了不少。从单车销量看,MONA M03是当之无愧的增长点,9月销量为10023辆,P7+尚未上量,G6曾被认为是小鹏的走量明星,但数据上并不算美丽。
诚然,高端纯电市场很难做,许多新势力都要靠“加油箱”才能卖得更多,特斯拉Model Y是个例外,竞争对手很多,参数和体验都高于前者,但始终没有办法从销售规模上与之相比。这其中必然有群体效应存在,也说明了一点:高端纯电并非不行,中国造车新势力正在努力改变消费者的认知,但需要一个过程。
硬刚特斯拉Model Y在未来几年都会是造车新势力的目标,小鹏汽车不会放弃对G6的培养和打磨,外观设计语言大改,迎合主流审美,实则还是一种“听劝”的表现。毕竟就电车通看来,阻碍小鹏G6的,大概有一半是外观,保持原有的软硬件优势,全新的G6会比现在更容易被市场接受。而明年下半年,小鹏汽车的增程式动力产品也将落地,一切布局都为了高销量进发。
新款特斯拉Model Y和小鹏G6的曝光节奏如此接近,两者大概率也是免不了一战。
G6在小鹏品牌中的战略地位不低,在纯电市场降温的环境下逆流而上需要勇气,爆款的名头至少要追回来。更何况,这个价位的选手慢慢的变多,智界R7、乐道L60等纯电新秀出现,小鹏G6不改款,很难不被说是“原地踏步”,或许今年广州车展就会有更多关于G6改款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