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激光切割机竞争的白热化,主流厂家把竞争焦点从功率竞争,转向自动化、床身结构、加工幅面等方面的竞争上,而技术门槛最高的三维五轴激光,也成为行业发力的重点。笔者进行了深入地行业考察,见证了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床在行业中的快速兴起
激光器的外延层设计是半导体激光器性能优化的核心环节,需考虑材料选择、能带结构、光学限制、载流子限制等因素。例如一个典型外延层结构(以边发射InGaAsP/InP激光器为例) 从衬底向上依次生长: 衬底(Substrate):如InP(用于长波长)、GaAs(用于短波长)
2022年12月5日,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成功实现了核聚变点火(净能量增益Q>1),这一重大技术突破轰动了全世界,掀起了核聚变研究和商业化热潮。什么是激光核聚变?为什么它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和
之前和大家讨论过一个话题,那就是:激光雷达是无人驾驶走的一段弯路吗?当时基于行业对于纯视觉方案的追捧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本以为在大趋势下,激光雷达在无人驾驶汽车上的搭载会慢慢的少,但就在3月11日,禾
2025年3月15日,小米汽车在第126集中回应网友提问的:车机屏幕上提示我“激光雷达被遮挡”,是啥状况,我该怎么去办?小米表示:近日全国多个省份突发雨雪天气,如果您发现您的车辆中控屏提示“激光雷达遮
在2025年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上,数千台激光设备同台竞技,笔者注意到,在旧路子里划圈的激光设备商展台前门可罗雀,而创鑫激光展台前船舶专机的咨询队伍却蜿蜒至隔壁展区,这种割裂感让我认识到,激光产业“虚假繁荣”表象下藏着两套叙事逻辑
随着全球制造业向精密化、智能化加速转型,超快激光技术作为精密加工的“光刃”,正在半导体、新能源、消费电子等领域掀起工艺革新的浪潮。作为国内超快激光领域的“老兵”,凯普林在2025慕尼黑上海光博会中展出的飞秒、皮秒及纳秒激光器系列新产品,吸引了全球工业界与科研界的目光
在价格战硝烟弥漫的中国光纤激光市场,同质化竞争正将行业拖入“技术停滞”的困局。当多数企业仍在万瓦级通用市场中贴身肉搏时,本次2025上海慕尼黑光博会上各主流厂家都已实现差异化布局,并在各自的细分市场取得了稳固优势
2025年全国两会上,首次将整治“内卷式”竞争的相关联的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直指国内制造业的深层困境。对于激光行业而言,这一信号既是对过往十年狂飙突进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警醒,在当前行业繁荣的表象下,实则暗流涌动
随着新能源、电子半导体等产业爆发式增长,铜、金、铝等高反射金属的精密焊接需求激增。传统红外激光因材料吸收率不足,面临能量利用率低、焊缝气孔多、加工速度慢等痛点。而蓝光激光对铜的吸收率较高,催生了高反材料加工的技术革命
激光行业正陷入一场静默的技术围城。当光纤激光器的功率竞赛“通胀”怪圈,当光束质量参数逐渐趋同,制造商们发现他们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用近乎相同的技术方案,在红海市场中争夺日渐稀薄的利润空间,企业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困境,而高端领域的核心技术壁垒却仍被国际巨头把持
芝能智芯出品 在考虑安全的角度来看,毫米波雷达目前还是被大量采用来保证智能驾驶NOA的基本安全,从我们的视角来看,软件定义雷达作为软件定义汽车(SDV)发展路径上的关键起点,汽车行业从硬件主导向软件驱动的深刻转型
感知系统作为无人驾驶汽车的“眼睛”和“神经中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人驾驶车辆需要依靠传感器获取外部环境信息,以便在瞬息万变的道路上准确而及时地做出决策。激光雷达(Lidar)作为一种高精度传感
近日,德国Jenoptik发布了公司2024年初步的业绩情况,交出了一份收入与盈利双创新高的成绩单,却也透露出行业周期波动下的隐忧。在半导体设备市场需求疲软、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这家以激光与光学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正通过多元化布局与产能扩张,试图在逆风中稳住增长曲线